刘伯温就开始泄露道:“朱先生您将统一中国,但太子可能无法即位,皇太孙能即位,却是个文运高照的书生,可能要坏事(我明一统移南偏北阙,虽然太子是嫡系,文星高照妨皇孙)。”
由于朱元璋是真龙天子,所以下凡前和神仙交流过,所以能听懂这天机。
他“哦”
了一声,说:“你说的坏事,指的就是燕子飞入应天城吧?”
刘伯温说:“是的。”
朱元璋问:“然后呢?”
刘伯温清了清喉咙,慢条斯理地吟咏起打油诗来:“此城御驾尽亲征,一院山河永乐平(朱棣称帝后,年号永乐)。
秃顶人来文墨苑,英雄一半尽还乡(秃顶人指的是朱棣的顶级谋士姚广孝,此人是个和尚,朱棣进南京城后,把建文帝的文臣武将杀了个精光,很多人都跑掉了,这说的就是英雄一半尽还乡)。
北方胡虏残生灵,御驾亲征得太平(朱棣五征北方的蒙元残余,保证了明王朝的太平)。
失算功臣不敢谏,生灵遮掩主惊魂。
国压瑞云七载长,胡人不敢害贤良,相送金龙复故旧,云开日月照边疆。
天下饥寒有怪异,栋梁龙德乘婴儿,禁宫阔大任横走,长大金龙太平时,老拣金精龙壮旺,相传昆玉继龙堂(1449年,第六任帝朱祁镇亲征,被蒙古人活捉。
明帝国又立了朱祁钰为帝。
朱祁镇后来被蒙古人放还,做了七年的囚徒后,发动夺门之变,把皇位重新夺回)。”
听到这里,朱元璋感觉有点乱,就问:“之后还有什么事吗?”
刘伯温回答:“天下大乱啦。”
刘伯温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,事实上,明王朝从朱祁镇重新复位后就开始乱了。
我们都知道,明王朝灭亡的三大要素宦官之乱、党争、内战中,宦官之乱是最主要的要素。
朱祁镇时期的宦官王振开先河,就是他怂恿朱祁镇亲征,朱祁镇才被活捉的。
朱祁镇之后的各个皇帝,似乎离开太监就活不了,于是导致了太监擅权,直到明朝灭亡。
朱见深(明宪宗)信赖的汪直、朱厚照(明武宗)信赖的刘瑾都是太监,尤其是刘瑾,几乎把明帝国掀了个底朝天。
后来的朱厚熜(明世宗)时代虽未出现出色的太监,却出了个奸贼严嵩,朝政一塌糊涂,帝国乌烟瘴气。
到了朱翊钧登基后,明帝国已是奄奄一息,幸好有张居正变法,为明帝国延缓了些时日。
刘伯温想说的是,朱祁镇之后天下大乱,既是上天的指示,也是世俗中的事实。
朱元璋听到这里时,大为震惊,问道:“谁敢乱我天下?”
刘伯温直接泄露出对明王朝伤害最深的一个太监:“谁人任用保社稷,八千女鬼乱朝纲(魏忠贤)。”
魏忠贤是朱由校的心灵导师,身边的大红人。
朱由校有着艺术家的气质,在手工艺制作领域成就非凡,对做皇帝没有一点兴趣。
于是,皇帝的权力悄悄地滑到魏忠贤手上。
魏忠贤利用这至高无上的权力,编织自己的权力系统,排除异己,到天启后期,明帝国的行政系统被魏忠贤拆得七零八落,朱由检上台后,居然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重组政府!
朱元璋当然听不明白刘伯温说的“八千女鬼”
是什么玩意,他以为是父子争国,因为他根本想不到他的帝国会被太监搞乱。
建国初期,他对太监的防范相当严厉,专门制作一牌挂在宫门上,上面写:太监不得干政。
甚至连太监识字都不许。
太监稍有差池,就会被杖毙。
太监在朱元璋眼中只是废物利用。
世事无常,人算不如天算,明帝国太监干政可作一明证。
刘伯温纠正他对“八千女鬼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我在美国当特种兵 爱情的三部曲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最美不过初相见 四世同堂 特警力量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潘金莲与李瓶儿 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 利刃出鞘 尖刀部队 最强特种兵 战鹰2:特种兵王复仇记 盗墓笔记续集 第七感 成为乔布斯 相爱恨晚 狼牙 骆驼祥子 最后的奇门遁甲